您当前的位置 : 文艺观察>

中国艺术报评论员|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开拓文艺新境界

作者:    来源:中国艺术报   发布日期: 2021-12-24 12:47:00

坚持守正创新

不断开拓文艺新境界

——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

在中国文联十一大、中国作协十大

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

 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,文艺是时代的号角。在新的时代征程上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,召唤广大文艺工作者书写壮阔史诗、铸就文艺高峰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、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:“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,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。”讲话高屋建瓴、高瞻远瞩、情深意切、内涵丰富,深刻阐明了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,明确了新形势下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,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艺术高峰、实现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 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,往往需要挖深井才能出甘泉。人们有关其规律性总结的观念不计其数,基本都会涉及到传统滋养、生活源泉、观念方法、技巧手段等众多要素。守正创新,充分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实践成果和经验,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辩证思维,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。坚持守正创新,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需要积极思考、深入研究的问题,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。

  坚持守正创新,就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在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中,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这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,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。从儒家的“文以载道”思想、道家崇尚的朴素自然文艺观,到白居易的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、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祖辈先贤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启迪后人,精神传续延绵不绝;从屈原、李白、杜甫、关汉卿、曹雪芹等文学家,到司马迁、班固、司马光等史学家,一代又一代的盛辞华章、鸿文巨著,始终是滋润心灵、陶冶性情、培养审美的精神家园。它们体现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、文化理想,体现着中国精神的深厚根基,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的个性风格、气派风范。坚持守正创新,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在学习传统、继承传统和发展传统中彰显中国精神,弘扬中华美学精神。

  坚持守正创新,就要扎根生活沃土,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观念和手段,与时俱进地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史诗。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,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。创新是文艺的生命,也是文艺创造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。“诗文随世运,无日不趋新”,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大潮中,故步自封没有出路,学古而泥古的原样复制,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。在各艺术门类互融互通、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和各类新兴科技催生新的观念语汇、场域空间、文化形态之际,坚持守正创新,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把握“创”的脉搏所在,与时代同呼吸,与人民共命运,朝气蓬勃、生机盎然地反映时代的伟大实践。

  坚持守正创新,就要处理好“守”和“创”之间的辩证关系,既不故步自封、陈陈相因,又不割断血脉、凭空虚造,而是要用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、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,不断夯实自我、突破自我。举例来说,戏曲中的“四功五法”,是一代代艺术家无数次的舞台实践沉淀凝聚而成的成熟经验的体现,所以要这样而不是那样,是长期积累锤炼的结果,需要满怀敬畏地做好学习和继承;同时,新的剧场环境和技术手段是前人所不具备的实践条件,一些前人的艺术实践尚未触及的方面,就必须借助创新创造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。坚持守正创新,就是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艺术创造的不同条件,在艺术精神的基因传承中,充分地发挥创作者的独创精神,使每一个创作过程都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“这一个”,使每一个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、拥有深厚传统底蕴和体现时代脉搏的鲜活表达。

  “学古不泥古、破法不悖法”,归根结底,坚持守正创新,就是要坚持文化道路之正、价值观念之正、审美情趣之正,就是要坚持与时代同行、与人民同心。历史川流不息,时代日新月异,中华民族奋勇拼搏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延绵不绝,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在我们的文艺创造当中。“守”和“创”的根本目的,是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命脉,吹响时代号角。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,让我们紧跟时代,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,用思想深刻、质朴清新、刚健有力的精品力作,不断开拓文艺新境界,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史诗。

  (中国艺术报评论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