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云上展馆>

贵阳美术馆馆藏作品云赏析(第一期)

作者:    来源:贵阳美术馆典藏部   发布日期: 2025-03-14 10:32:47

黄胄先生与驴

编者按:典藏作为国有美术馆的主要功能之一,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公益服务工作的根基和灵魂。贵阳美术馆作为贵州第一所公立美术馆,成立20年来,收藏了一系列承载着地域特质、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。为推动馆藏作品的研究及成果转化,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,促进大众艺术审美能力的普遍提升,今年开始,我们特开设贵阳美术馆馆藏作品云赏析专题,努力为践行“高质量收藏、高水平利用、高品质服务”提供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。

图片

今年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。值此重要节点,我们首期云赏析专题特别选择将黄胄先生1984年春节在福州创作的一副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,此作品是贵阳美术馆的重要馆藏作品之一。

黄胄(1925-1997)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里程碑式画家之一(陈传席评)。他擅长人物画与动物画,尤以画驴闻名于世。毛主席说“黄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有为的青年画家,他能画我们的人民。”

黄胄早年师从赵望云,1949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入伍后他深入生活,将青春热血投入到新疆的建设生产之中。作为爱好,他经常拿起画笔,以速写的形式描绘新疆地区的人物生活。此外,他还到甘肃、陕西、青海等地区采风写生,把对祖国和边疆人民的热爱,付诸于笔墨之中,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,包括革命题材主题画、民族风情画及花卉翎毛、动物群画等。他虽然未受过专业素描训练,却以速写为根基,独创了“写生速写融入中国画”的技法。

黄胄与驴的缘分始于1966年的特殊时期。因被关进“牛棚”,他被迫放驴三年,却意外与毛驴结下不解之缘。这段特殊经历让他能深入观察驴的习性,读懂驴的品格。经三十年如一日的锤炼,终将毛驴的筋骨、皮毛、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。

黄胄主张“艺术首要的是有感情”,他笔下的毛驴不再是简单的动物,而是劳动人民的化身,是“争战岁月共烽火,升平时节共崎岖”的忠诚伙伴。此幅作品以疆女牧驴为题,疆女刻画得气韵生动,四头毛驴或嬉戏、或前行、或驻足、或远眺,表现得形神兼备,集中体现了他激情奔涌、活泼潇丽的艺术风格。

图片

黄胄(1925年3月31日—1997年4月23日),出生于河北蠡县,原名梁淦堂,字映斋,曾用名梁叶子、苗迪,中国画家、收藏家、社会活动家。

少年时因在体育比赛中获得过“炎黄之胄”锦旗一面,取其中“黄胄”二字作为笔名,便一直沿用下来,有时也署“梁黄胄”。   

他自幼酷爱绘画,曾师从赵望云。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在大西北从事部队美术工作。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创作员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放驴三年,与毛驴相依为命。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。1991年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公助艺术馆“炎黄艺术馆”。

曾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,中国美协常务理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