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文联要闻>

网络中国节·清明|清明踏青新姿势:看孔学堂如何让阳明文化“舞”起来

作者:    来源:贵阳网   发布日期: 2025-04-08 11:25:03

当少数民族鼓舞遇上心学哲思,一场跨越五百年的文化对话在贵阳孔学堂惊艳绽放。

清明假期首日,4月4日晚,由贵州省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舞剧《王阳明》在贵阳孔学堂精彩上演。该舞剧围绕王阳明在贵州的“悟道”经历展开,讲述了他从人生低谷到顿悟心学的转折过程。故事以“寻道”“悟道”“证道”三幕结构展开,清晰地展现了王阳明思想演进的轨迹,带领现场观众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心学朝圣之旅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序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巧妙呈现,强调了王阳明思想的历史必然性,铺陈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尤其是在“悟道”这一部分,舞剧通过细腻的舞蹈语言,表现王阳明在龙场的觉醒与顿悟,将心学的哲学思想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图片

图片

舞台上,舞蹈之美与哲思之邃的绚丽碰撞,传递阳明心学的精神力量和时代价值。舞蹈动作的设计兼顾了贵州民族舞蹈的精髓与现代审美元素,包括有苗族反排木鼓舞、踩鼓舞、锦鸡舞等民族舞蹈元素,并结合现代舞蹈技巧,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风韵,又增添了舞蹈的时代感和动感,为这部舞剧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在叙事上,剧情紧凑,情感真挚,写意手法的运用也为作品增添了意境深远的美感,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,感受到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情感共鸣。

图片

图片

剧中王阳明、诸氏、刘瑾、王华、大臣、锦衣卫、龙场百姓等诸多个体与群像人物形象鲜明、丰满生动,极具张力,深入人心。在这场诗、事、情、境有机融合的虚实相生哲思之境中,展现了王阳明的心学之道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“这场演出让我触摸到了思想的温度。”贵州师大历史系大二学子刘悦动情分享道,“感觉非常震撼,尤其是少年王阳明和中年王阳明跨时空交流的时候,让我感觉到令人神往。”

同样来自贵州师大的大二学生李祥秀说:“这部舞剧把王阳明的一生演绎的淋漓尽致,从表演中可以看到少年的意气风发,以及受到挫折的难受,后面悟道的过程,人生的升华,特别感动。”

热爱中华文化的观众张宇辉说:“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,王阳明的到来,对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融合非常有意义。舞台上,少数民族群众对王阳明的热情是很有趣的一个片段,对人物塑造来说也是很有意义。”

据了解,4月4日-6日,孔学堂以清明节习俗作根基,阳明心学为灵魂,屯堡家国情怀当脉络,为大家带来了“修身—齐家—报国”的完整体验链。其中,通过书写、簪戴、书画等仪式化表达,引导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从外在仪容走向内在修身。

图片

图片

除了舞剧《王阳明》外,孔学堂清明节系列活动还设置几个互动环节,通过仪式唤醒良知,以传统礼仪为载体,唤醒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认知,践行“致良知”的个体精神觉醒。

在“春信寄思”环节,让参与游客们手写寄思卡与心学书签作,通过书写寄思卡以表对故人的思念之情、通过书写明信片(孔学堂与中国邮政的联名)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图片

图片

在“墨契心学”环节,市民游客摘抄“致良知”“知行合一”等阳明语录,制作成可携带的流苏书签,在笔墨间感受心学智慧,实现思想“从纸上到心上”。

图片

在“簪彩映心”环节,市民游客免费体验簪花,并留下春天的影像。

此外,活动现场还设置有阳明文创专区,从书斋清供到日用雅物,匠心呈现明信片、香薰、手账套装等系列精品,镌刻“知行合一”箴言的雨伞、水杯等器物暗藏龙场悟道的精髓,心学智慧悄然注入现代生活美学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从舞台上的苗鼓心韵到市集里的知行器物,贵阳孔学堂以清明为契,让阳明心学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了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